老挝习俗知多少|宗教信仰篇
小乘佛教传入老挝以前,老挝人多信神教和婆罗门教,小乘佛教初入老挝时的影响并不大。14世纪中叶,法昂统一老挝,建立澜沧王国,并迎娶吴哥公主为王后。随着国王迎娶吴哥公主,大批吴哥僧侣来到老挝传播小乘佛教,并深深影响着国王法昂。后来,法昂定佛教为老挝国教。16世纪初,后继的老挝国王将《三藏》从梵文译成老挝文。在老挝王室的支持下,小乘佛教在老挝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当时的东南亚佛教中心之一。17世纪,老挝国王还特别设立僧官制度。自18世纪后,老挝连连遭到外来侵略,国运衰落,佛教影响也明显被削弱。20世纪60年代,老挝救国运动风起云涌,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时期,老挝建立起全国佛教协会,团结全国的僧侣和佛教徒参加救国斗争并保卫佛教。1976年,解放后的老挝成立起唯一的全国性佛教组织——老挝佛教联合会。
现在,全老挝有2000多座寺庙得到修缮和保护。老挝的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而且还担负着传承文化、提供教育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老挝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很多民众主要通过寺庙获得知识。老挝的寺庙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万象和琅勃拉邦。在古近代,琅勃拉邦是老挝国王和僧王所在地,是老挝的古老王都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的寺庙古老、精致,其中最著名的香通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琅勃拉邦的标志和象征。首都万象的塔銮寺气势宏伟,金碧辉煌,是老挝的国家象征。
在老挝的许多地方,布施是一道独特的佛教风景。每天拂晓,僧人们会离开寺院,身披橙色袈裟,结队到街道上或村庄里化斋。虔诚的佛教徒跪在道路的一边,双掌合十,接受僧侣诵经祝福。诵经完毕,僧侣们排着队伍依次从人们的面前赤脚行过,人们把米饭、饼干、水果、鸡肉等食物放进僧人们的竹编小篮中。这些食品,就是僧人们一天的口粮。布施完了,僧人们回到寺庙进餐。老挝僧侣恪守“过午不食”的修行规矩,从中午到夜晚,这些僧侣就不再进食任何食品,而对于当天不能吃完的食物,寺庙会把它们施舍给其他需要帮助的民众,如贫困的小孩。老挝人虔诚地相信,这种施舍对于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至关重要。
老挝的每个村庄都建有属于自己的寺庙。村寨再穷,也一定会有一个简单的庙宇来寄托人们虔诚的信仰。
僧侣不仅是修行者,在以前的农村,僧侣还主要通过经书来教育年轻人读书和识字,通过承担这样的社会功能,小乘佛教为提升国民素质,传承历史文化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进入19世纪后,老挝战争不断,一些寺庙也遭到破坏。伴随法国的殖民侵略,很多西方教传教士也随之而来。尽管如此,佛教在老挝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再次复兴,成为当今老挝民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老挝的佛教僧侣都接受最高教首的领导,全国目前有大约2万僧人。
小乘佛教有着严格的纪律和教规,违反者将被驱逐出教。小乘佛教基于这样的认识:“欲望和嫉妒是害人之源。”要避免苦恼,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本性,放弃贪爱欲望,僧侣和信众必须依据佛教教义来修行人生,通过修行,人们就可以在智慧的道路上前进,从迷界的此岸到达悟界的彼岸,从而进入人类的涅磐境界。
在老挝,除佛教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老挝的基督教徒不太多,主要集中在万象的老族和北方的苗族中。这些基督徒都是在20世纪中期由法国传教士发展起来,现在的万象还有基督教堂和修女教会。伊斯兰教徒也不多,几乎都集中在万象,信徒主要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老挝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在万象喷泉广场旁。
本文来源:D调老挝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252021-12老挝语情景对话--图书馆篇
-
112021-12技多不压身,跟我一起行动起来学习老挝语!
-
232019-09零基础老挝语课堂开始,今天是动物类单词!
-
102019-09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因此,好老师还要有一颗仁爱的“师心”。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此次座谈他还强调,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
202019-07广西侨联海外联谊部副部长许锦平在开营仪式致辞中希望营员朋友们通过这次寻根之旅活动,培养对中华文化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广西民族文化的印象,增加对祖籍国的感性认识,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
202019-07华为柬埔寨公司2019年度“未来种子”项目15日在金边启动,项目将派10名柬埔寨青年学子赴华学习信息通信技术和中国文化。